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8-04-13 15:31来源:中国科协
发布日期:2018-04-12

科协普函综字〔2018〕14号

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部(普委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科协科普工作相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科普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要求和国务院听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汇报会精神,现将《中国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2018年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科普工作。

附件:中国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科普部

2018年3月20日

附件

中国科协2018年科普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中国科协科普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科技三会”精神,按照中国科协九届四次全委会议各项工作部署,聚焦增强科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通过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和组织外向拓展、纵横融合、网络活跃“三维”聚力,紧紧围绕新时代科协工作格局和目标任务,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全面提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着力推进科普组织动员全局化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指示要求,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激发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凝聚全社会推进科普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新使命新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总目标,以人民的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在新时代战略部署中系统思考新格局新作为,聚焦“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同等重要”等重大议题,深入研究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路径载体和传播机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引领科普事业发展。

(二)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党领导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体制机制,调动更多领域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强化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保障。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国家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工作的衔接,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深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两步走”明确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形势与需求、重点任务、政策、支撑保障等核心内容,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规划。

(三)完善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部会合作。履行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牵头职能,搭好平台、做好服务,统筹各方、协调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推动与有关部门和地方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战略合作,共享优质资源,借鉴有益经验,强化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协同联动。进一步探索社会动员新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队、企业开展科普工作的激励措施。系统梳理总结《纲要》实施工作,发布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白皮书。开展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和《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中期评估,进一步提高《纲要》实施工作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四)激发科技界的科普积极性,推进学术资源科普化。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开展科技创新成果科普成效和科技创新主体服务评价试点,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把科普指标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与中科院推进研究生科普学分试点工作。举办新科技信息科普发布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更好履行社会责任,面向社会公众及时传播各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积极推动建立评价激励保障制度,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联合有关部门打造学科、行业等特色科学传播活动,向大众普及各领域科学知识,推动院所、高校、企业科研设施开放共享,进一步扩大开放范围。大力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使全国学会建有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科学传播专家队伍规模超过7000人。

(五)创新科普社会动员模式,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推进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支持开展科普产业发展研讨、科普博览会等科普产品交流活动,促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动员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在科普服务社会中实现应有的价值回报。积极动员组织基层科协组织和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关键人物”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开展科普小镇创建工作调研,探索依托大科学装置、重大工程及地域文化、乡村生态等共同建设科普小镇。

二、大力推动融合创作协同传播,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着力提升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信息化科普服务精品,构建层次丰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态。

(六)实施“科普中国”品牌提升行动。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科普工作模式。积极推动与各地各部门、全国学会、社会机构等共建共享“科普中国”品牌,构筑更加开放的科普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品牌整体策划和运营推广,强化科学性审核把关,继续举办“典赞·科普中国”活动,打造兼具科学内核、公众信任和时代生命力的国家权威科普品牌形象。

(七)创新科普信息化公共服务供给。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坚持用户思维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优化完善科普信息化建设机制,加强资源汇聚,广泛动员社会各方丰富优质科普产品供给,着力培育层次丰富、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科普生态体系。深入推广“新闻导入、科学解读”机制,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突发事件等及时发声,强化科普在社会治理中的创新作用。

(八)创新手游等科普新手段,打造科普服务精品。探索运用游戏等手段创新科普表达的有效方式,推动成立科普游戏联盟,搭建征集推介交流平台,促进科普手游精品创作生产。推动设立科普创作基金和科普创作奖项,支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为科普创作发展提供引领和规范,促进科普纪念品等科普主题衍生产品研发生产,打造一批网络视频、电视广播节目、动漫、图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繁荣科普科幻创作,促进创作人才培养,建设科普文创基地,举办中国科幻大会。

(九)大力加强科普传播渠道建设。深化与宣传、文化等部门的合作,推进科普与宣传、科普与文艺的融合发展。推动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渠道开设科普节目、专栏,推进优质科普资源的融合生产和协同传播,不断丰富科普传播载体。

(十)提升科普中国云平台服务能力。强化优质科普资源生产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等服务功能,构建多元、高效、精准、普惠的科普资源供给和科普服务推送渠道,加强移动端产品应用推广,发挥科普信息员社群传播作用,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及时有效落地应用。研究开发科普数据统计和决策分析可视化系统,为新时期国家科普工作提供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三、实施科普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着力推进科普惠民服务多元化

以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不断增长的科普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基层科普工作,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产品普惠供给。

(十一)深入推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和“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完善科普中国e站等基层科普新阵地,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将优质科普信息通过社区、校园、乡村e站和科普员精准落地传播。推介一批科普特色乡村、学校、城市。继续开展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面向农村妇女深入开展“智爱妈妈”行动。

(十二)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大资源和政策倾斜力度,发挥好已有的科普示范县(市、区)、科普教育基地,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实施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出版乡村振兴战略科普惠农丛书。

(十三)积极推进农技协转型升级。实施“产业聚合领航行动”“智慧农民引领行动”,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合作与联合,打造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推动农技协积极依靠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建立现代化“农技协+企业”发展模式,引领当地农业产业聚合发展。建立健全农技协培训、认证、扶持体系。全面提升农技协领办人和技术骨干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技协领办人和技术骨干创新创业,探索农技协发展新亮点,汇聚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四、大力推进科普品牌建设,着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创新理念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持续发挥全国科普日等品牌工作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效果。

(十四)创新升级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继续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开展工作考核,促进免费开放科技馆的健康发展。推进科技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修订科技馆建设标准。加强各地科技馆的科普展品研发力度、展教活动服务水平和科普影视创作能力,促进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联动协作。探索创新科普大篷车运行模式,强化流动科普设施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落实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二轮全国巡展,重点覆盖贫困地区。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最后一公里”的优势,加大服务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力度,建好用好农村中学科技馆,积极探索“义务+公益+群团”跨界合作新模式。

(十五)创新发展科普活动品牌。将全国科普日作为科协年度科普工作集成呈现的大平台,突出国际化、信息化和协同化特点,开展系列联合行动,动员更多的科技工作者以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打造“升级版”全国科普日。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注,持续打造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等品牌活动。围绕健康中国、防灾减灾、绿色核能、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等热点主题,以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年会”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十六)着力推进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拓展计划,深入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扩大活动规模和覆盖范围,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跟踪服务,提升质量效果。建立完善各级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利用科技辅导员在线学习平台做好线上培训,充分借助各地社会资源推进培训基地和培训课程资源建设。

(十七)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继续实施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资助项目。深入开展科普人员培训工作,探索面向不同科普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有效模式,提升科普专兼职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师资、课程、教材、基地和在线学习交流渠道建设,夯实科普队伍建设基础性工作。发挥好离退休科技人员作用,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十八)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按照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党组关于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科普工作调研,重点围绕提升科普效果,对信息化时代科普受众需求、传播载体、方式方法以及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科普效果评估、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开展调研,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受众特点及有效传播方式方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五、打造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平台,着力推进科普战略布局国际化

树立科普全球观,展示中国风范、承担大国责任,坚持科学引领、共商共建、开放包容、协同普惠,打造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平台。

(十九)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以“公众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致力于搭建科学传播领域全球性、综合性、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更好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共性问题。

(二十)推动形成世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长效合作机制。发布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行动北京宣言,推广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号召全球高度重视公众科学素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筹划发起建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组织。

(二十一)开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举办国际科普作品大赛,面向国内外征集、评选、奖励优秀科普作品和创意,开展集中展示和宣传推介。举办全球科学秀汇演,促进国际科学文艺交流活动。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联盟,传播推广“科普中国”信息内容资源,组织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普大篷车等服务活动。总结提炼青少年科技教育规律,举办科技教育国际论坛。继续搭建海峡两岸四地科学传播交流平台。